3.1 理想汇率制度的特点
◆ 任何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都是可靠的固定汇率
◆ 所有货币都可以完全自由兑换
◆ 每个国家都能采取完全独立的货币政策实现国内目标
3.2 汇率制度类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汇率制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3.2.1 自身不发行货币的国家或地区
1)美元化(Dollarization):使用其他国家的货币(通常为美元)作为法定货币,因此该国央行无法自行制订货币政策。
2)货币联盟(Monetary Union):与其他国家形成货币联盟,使用相同的货币,如欧元区。
3.2.2 自身发行货币的国际和地区
1)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 System):货币局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种特定外币以固定汇率进行兑换,同时要求货币当局确保这一兑换义务。中国香港采取的就是货币局制度,港币与美元的汇率是固定的,香港政府委托三大银行发行港币,但港币的发行量完全取决于美元的储备量。
2)传统的固定钉汇制度(Conventional Fixed-Rate System):汇率与某一单一货币如美元或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在固定汇率的基础上允许不超过正负1%的汇率浮动。为维持汇率在该区间内,货币当局要随时准备买卖外汇储备。
3)目标钉汇制度(Target Zone):在某一固定汇率的基础上,允许不超过正负2%的浮动。目标钉汇制度给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4)爬行钉汇制度(Active and Passive Crawling Pegs):爬行钉汇制度可以分被动爬行钉汇制度(Passive Crawling Pegs)和主动爬行钉汇制度(Active Crawling Pegs)。被动爬行是指货币当局基于通胀率调节汇率,主动爬行是指货币当局提前一周向公众宣告未来的汇率改变从而影响未来的通胀预期。
5)爬行区间钉汇制度(Fixed Parity with Crawling Bands):是指货币当局允许汇率变动区间逐步放宽,该制度可以看成是固定利率制度向浮动利率制度的过渡。
6)管理浮动汇率制度(Managed Float):是指货币当局依据一些特定的目标如贸易平衡、价格稳定、就业目标等来管理汇率。
7)独立浮动汇率制度(Independently Floating Rates):汇率完全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可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充当问题金融机构的最后借款人。